新闻吧
主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评论

梁朝伟饰演“满大人”:傅满洲形象变迁史

发布时间:2019-07-25 08:18:04

近日,在美国圣地亚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华人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Shang-Chi”(一般译作《上气与十戒传说》)的主演阵容。其中,中国香港明星梁朝伟饰演的“满大人”角色,引发了互联网舆论的热议和质疑。有些漫威迷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兴,但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梁朝伟“不爱惜羽毛”,不应该出演这部带有“辱华”色彩的电影。

这与梁朝伟将饰演的角色“满大人”背后的人物设定相关。批评人士认为,反派角色“满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译有“普通话”的含义,是对中华文化的直接攻击。更进一步,他们把满大人与一个臭名昭著的虚构人物“傅满洲”联系到了一起。长期以来,傅满洲被认为是有明显丑化和歧视亚裔的形象,而电影主角“上气”在漫画中被设定为傅满洲的儿子。部分评论甚至说道:过去你们用傅满洲辱华,如今又用他的儿子来赚中国人的钱?

傅满洲是谁?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害怕傅满洲?在历史的纠葛之中,傅满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与各种力量的周旋过程中发生着微妙的转变呢?本周的全球观察通过傅满洲的形象变迁史,带你走进二十世纪的西方人眼中,这个荒诞不经、妖魔化与充满偏见的中国想象。

傅满洲形象的诞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恶的中国人

他聪明绝顶,掌握多门语言,拥有多个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中西合璧,精通东方的炼丹术,甚至研发出了长寿药;但他又诡计多端,残暴成性,熟悉各种鲜为人知的酷刑;他企图统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样无所不在,爪牙遍布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恶的中国人:傅满洲。

傅满洲

傅满洲

傅满洲(Dr. Fu Manchu)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在1913年创作的一个虚构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现在《傅满洲博士之谜》一书中。如同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一样,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谓家喻户晓。傅满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对黄种人的种种偏见,罗默在小说中写道,傅满洲“长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长眼、细胡须,闪着绿光”,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人”。

形象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样充满着诡异的气息。在创作傅满洲之前,萨克斯·罗默还是一位穷困潦倒的作家。实际上,罗默从来没有到访过中国,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也知之甚少。据说,他通过通灵板

(ouija board,流行于欧美的占卜形式,类似于东方的“碟仙”)

寻求灵感,上面出现了一串字母C-H-I-N-A-M-A-N,这就成为了他创作傅满洲的原初动力。

没有想到,小说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萨克斯·罗默更是一夜暴富,尝到甜头的他一发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创作了十几部以傅满洲为题材的小说。罗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传记作者说道:“我靠傅满洲出了名,因为我对中国人一无所知。”

罗默对自身成功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在讽刺性的语调之下,罗默准确地抓住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人无知又恐惧的心理,他把傅满洲直接称为“黄祸的化身”。在小说《傅满洲的面具》中,罗默写道:“傅满洲把一个白人女孩交给他的小跟班们,冲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娶这样的处女做老婆?那么征服吧!繁衍吧!杀光白人,抢走他们的女人!”

傅满洲邪恶、颠覆、神秘和黑暗的气质,代表了当时大部分西方人对遥远东方的幻想和偏见。漫威电影《上气》如今受到如此大的争议,也与傅满洲这个形象背后的黄种人歧视密切相关。

萨克斯·罗默的傅满洲小说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当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萨克斯·罗默的傅满洲小说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当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黄祸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当时的西方人对中国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黄祸论”与反派IP的形成:西方对东方的历史恐惧

西方人对黄种人的恐惧,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欧洲的历史上,亚洲游牧民族的几次军事扩张,给西方人带来了持久的噩梦。公元5世纪,突厥一直进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13世纪,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和屠杀,更是让西方人对成吉思汗的名字闻风丧胆。

“黄祸”这个词最早由英国作家马修·希尔提出,他在1898年发表了以《黄祸》(The Yellow Peril)为名的系列短篇小说。希尔本身是黑白混血儿,且受到种族歧视,但他却也在小说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反感。小说的背景,是1897年两个德国传教士在中国山东被杀害。当时义和团运动正在中国盛行,西方各国画报中流传着义和团拳民如何火烧教堂、屠杀传教士的报道,这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欧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黄祸论”能够在西方民众之间普及,还涉及阴暗的政治图谋。当时有一幅著名的版画“黄祸图”,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执笔了这幅草稿,然后交由画家赫曼·克纳克福斯完成,当做送给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礼物。

版画“欧洲各民族,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俗称“黄祸图”)

版画“欧洲各民族,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俗称“黄祸图”)

画中手持剑的人物是天使长圣米迦勒,他与画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欧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后方的佛像与龙则代表东方,意指来自中国或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黄种人。这幅版画表达的含义是,希望欧洲人能在天使长圣米迦勒的带领下,击败来自东方的佛与龙,以保卫欧洲人的信仰与家园。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黄种人是白种人最大的生存威胁”之类的传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黄祸论”的民众恐惧心理,为德国的殖民扩张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几年前,日俄战争标志着黄种人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击败了白种人,这给欧洲帝国主义敲响了警钟。

英国人在1913年创作傅满洲小说的时候,“黄祸论”正甚嚣尘上。那时英国有不少新来华人移民,他们每天沉醉在鸦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弃。当时英国还发生了几起凶杀案,幕后凶手也被认为和当地华人的组织有关联。在现实和历史的合力之下,傅满洲的文学形象,从此和“黄祸”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西方人对东亚的狭隘偏见和种族歧视的典型,并很快成为了各种艺术和娱乐创作形式的题材。

电影时代到来之后,傅满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样,成为了银幕上炙手可热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满洲在《傅满洲之谜》(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里迎来了电影中的处女秀,随后以他为主角的电影就有15部之多,还在其他电影中作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场。

电影《傅满洲之谜》海报

电影《傅满洲之谜》海报

傅满洲

傅满洲

除了电影以外,小说、电视剧、广播、音乐、漫画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满洲的身影。在那些年里,傅满洲伴随着对亚裔的严重偏见,如同现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从欧洲到北美:傅满洲形象的跨洋演绎

傅满洲这个英国人笔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过海之后,竟然也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不同于欧洲“黄祸论”背后的殖民主义阴谋,美国对傅满洲形象的认可,与移民潮带来的反华情绪有直接关系。

19世纪中叶,加州淘金热吸引了第一批中国人远赴重洋开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并不排斥这些华人,因为劳工的税收填补了财政的赤字。等到淘金业的竞争开始加剧,美国内战带来经济低迷之时,本土居民对华人慢慢产生了敌视。大多数华人被驱逐出金矿后,只能在餐馆和洗衣店挣得微薄的薪水。

  • 共2页: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尾页
  • 上一篇:光明日报:文化类节目低龄化是好事
  • 下一篇:活在漫威的时代到底是喜还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