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吧
主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他修建的黄河大坝挡住了百年一遇洪水

发布时间:2016-06-14 06:41:10

  58岁的万州人马培雄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做一个像雷锋一样的人

他修建的黄河大坝挡住了百年一遇洪水

马培雄介绍当年修筑黄河大坝的情况。记者 陈翔

今年1月,包头的气温超过零下10℃,黄河水面还未完全结冰。马培雄站在黄河古渡口边回忆:几年前,黄河水位高过了身后的包头市,如果不是岸边这160多公里的黄河大坝,后果不堪设想。

四年筑坝挡住了黄河悬河

位于包头小白河黄河湿地的“黄河包头段路坝一体防汛工程纪念碑”,是马培雄最大的骄傲。这块长15米、高3米,重达152吨的石碑背后刻着468个字的项目简介。

这里记录着马培雄近4年的奋斗史。走在路坝上,他常常想起曾经的泥泞土沙石堤坝。他说:“总算经受住了考验,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

2012年8月,8米宽的路坝经受住了百年一遇洪水的考验,220万包头市民和城市安然无恙。

“当时黄河水位比市区高出1米多!”马培雄回忆,那年的洪水几乎就要漫过路坝,当时大家都在用沙袋抗洪,谁也不敢想象大坝守不住会是什么场景。

黄河十年九年灾,为了彻底治理水患,2007年国务院立项建设包头段黄河大坝。马培雄作为当地发改委工作人员,参与了工程建设的全部环节。

选址、分标段,报批手续,组织施工,到银行贷款,最后竣工验收。4年时间,马培雄几乎都吃住在工地。“正是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让黄河大坝如期竣工,才有了挡住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功。”

他检验的军品登上国庆庆典

1977年,19岁的马培雄应征入伍到河北保定当兵。

因为文笔不错,马培雄被抽调到后勤处当文书,2年后被调入内蒙古乌海市国防军工厂当学院代表。马培雄好学,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在内蒙古二机职工学院学习,还拿到了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机械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学历。

之后,马培雄到了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当时,他与同事一道承担起军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验收的重任。

在后山的一个试验场,气温接近零下30℃,尽管穿着皮衣、皮鞋,但手脚还是冻得发麻。一辆辆新型自行火炮迎着寒风奔驰,为了掌握试车数据,他和战友硬是忍了下来。

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上,这个被誉为“坦克克星”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

2000年底,马培雄转业离开了部队,到包头市发改委工作。但他始终带着部队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把工作质量放在第一位。

从小就立志报效党和国家

马培雄是个有心的人,从小到大的照片,他都收集得好好的。中学时写的日记,他也留存至今。

他1973年9月11日在新田中学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青年人,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撒在沙漠上,我就要长成绿色的长城;撒在荒山上,我要使荒山变成花果山;撒在田野里,我就长成丰收的庄家。”

如今,马培雄扎根在了黄河岸边,他也完成了自己在日记中的诺言。

从长江南到黄河北,马培雄并非不想家。其实,他把自己回家的时间、天数都记得清清楚楚,每次回家都带着相机记录。

马培雄的人生,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就要像雷锋一样勤奋每一天,勤奋一生。做一个(头)永远青春的老黄牛。”

记者 陈翔

■人物

马培雄,58岁,重庆万州人。他出生于溪口乡偏僻农村,高中毕业后当过三年民办教师,1977年应征入伍。离开家乡近40年,如今定居包头,把青春都奉献在了黄河岸边。

■声音

我在长江边长大,又在黄河边工作了几十年,能为包头人民做一点贡献,没给咱重庆人丢脸。

■对话

重庆晨报:包头与重庆隔着长江与黄河,离家这么久有牵挂吗?

马培雄:我总共回过28次家,哪一年哪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每次回家我总舍不得走,那老屋、乡亲、树,还有火锅、羊肉格格都是那么熟悉,那么美好。

第34期“人气周榜” 李炜星夺冠

昨日,“逐梦他乡重庆人”第34期“人气周榜”揭晓,加拿大女足新星李炜星获得冠军。逐梦成“广漂”一曲寄乡情的艺涛,及身在法国巴黎的保险精算师胡皛分别获得人气亚军和季军。20名幸运粉丝也同时出炉。

记者王秋思

  • 上一篇:马培雄 黄河岸边挥洒青春
  • 下一篇:重庆新版再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公布 20个工作日内可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