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吧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弘扬太极拳文化,路子不能走偏丨长江评论

发布时间:2021-01-27 18:54:25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杨于泽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我国众多武术项目中,能够进入人类“非遗”名录,太极拳迄今还是第一个。

这一好消息值得我们骄傲,而太极拳成为人类“非遗”之后,我们承担着更大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因此在骄傲之外,我们应当意识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好在太极拳并非那种更适合在博物馆展示的“博物馆艺术”,而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没有问题,弘扬也并非难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申遗成功是在一个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祛魅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改革开放后,武术因为香港武侠小说的流行而在内地大行其道,文学想象助长了民间对武术的神化倾向,很多人以为练武就能以一当十、飞檐走壁。随着伪气功大师被揭穿,以及近两年若干假武林宗师、太极大师在公开“打擂”中被格斗选手打得鼻青脸肿,社会正在经历一个由武术狂热到平视武术的转变。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不再是武术、太极,而是印度瑜伽异军突起,城市瑜伽教练馆快速增加,很多家庭购置了瑜伽教程和瑜伽垫。有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称,2017年中国瑜伽市场规模已达253.6亿元,同比增长45.20%;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至467.6亿元。相比之下,太极拳是不是有些落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遗”,是对太极拳的体育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太极拳形成于17世纪中叶,作为一种动作体系体现了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但本质上它就是一种传统武术项目,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功能。近些年,太极拳的社会形象被马保国、雷雷之类所谓“江湖中人”严重损害了。但应当被唾弃的是江湖骗子,而不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留给人类的宝贵体育文化遗产,这已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背书。

弘扬太极拳文化,必须回到太极拳的体育之本。练太极拳讲究修身、明道、养德,但不能将之玄学化。瑜伽为什么在中国大行其道?因为练瑜伽可以有效治疗颈椎病、失眠等多种常发职业病。练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人们日复一日地练不会是为着“谈玄”或玄想,而是想达到体育健身的效果。

当务之急是把太极拳从江湖中找回来,让它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假太极大师大行其道,背后是所谓大师神化太极拳,大师比划着比划着就把一圈人掀翻在地,意图以此招徕学徒信徒渔利。其要害是把太极拳江湖化,太极拳成了江湖骗子骗人骗钱的把戏。练拳目的是强身健体,这就要走正路,把大家组织起来持之以恒,不要滑入江湖骗局的深渊。

芸芸众生最讲究实际、实用、实效,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都不适合玄学化。任何体育项目,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实际效用。太极拳要行之能远,路子就不能走偏了。

【编辑:张玲】

(作者:杨于泽)

  • 上一篇: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动态(2020年12月17日)
  • 下一篇:无数你我连成一个“超级英雄”丨长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