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吧
主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开县厨师闯天津 现在已开6家分店

发布时间:2016-06-02 09:16:15

开县厨师闯天津 现在已开6家分店

   ■人物

易兴敏,重庆开县人,1976年出生。2000年在天津汉沽接手了“金山城”川菜馆,目前已经有6家分店。

■声音

“川菜有二十四种味型,麻辣仅是其中一味。老祖宗的宝库一辈子都挖掘不完,我们就要在汉沽区打造第一个川菜品牌。”

■对话

重庆晨报:离乡打拼20多年,有过打退堂鼓回家的想法吗?

易兴敏:没有。我们认为,一个人可以在创业的项目上有失败,但是在心理上你不能认输。

重庆晨报:你的餐饮已经走上快车道,你认为自己的餐饮梦想已经实现了吗?

易兴敏:是的,我们不是将“金山城”当做餐饮业在推广,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川菜文化,了解我们的开县菜。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多从文化上下功夫。

和许多两手空空但满怀壮志的重庆年轻人一样,当年易兴敏和老公易炳军北上天津汉沽创业追梦时,也没想到自己的“金山城”川菜馆会在多年后成为这里的川菜头牌。

“我们在开县的普通家庭出生长大,但我们不认命。其实命运和个人的心态、性格、素质有直接关系,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易兴敏说,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扛过去就是豁然开朗。

从小就是掌勺能手

小时候,易兴敏和父母住在开县汉丰镇上。她最喜欢的地方不是户外,而是家里的厨房。

每当爸爸、奶奶生火做饭时,她就趴在灶台边上看。这样的场景,易兴敏记忆犹新。到了14岁,易兴敏已经可以独自掌勺,两桌人、超十种菜品的团年饭都不在话下。

1992年,16岁的易兴敏去山东川菜馆打工,她当过厨师、服务员。因为用心,每一件事情她似乎都比别人做得好——学了3个月烹饪,就能独立在厨房操刀。就算当服务员,她出色的沟通能力总能带来回头客。

1999年,她和易炳军结婚后来到天津汉沽区,在亲戚的川菜馆“金山城”工作。漂泊打工不是终点,她早已决定要挣够钱开家餐馆。2000年,创业的机会来了。她的亲戚希望将店面转让出去,到北京发展。当时转让费要价2万元,易兴敏掂量了自己仅有的3000元积蓄,大胆凑足资金,终于有了自己的餐馆。

“金山城”的名字保留了下来。“我们喜欢这个名字。“山城”代表我的家乡重庆。“金”字代表着我们想在天津把川菜做得发光闪亮这个梦想。”易兴敏说。

推广川菜文化,不只麻辣味

一开始,餐馆的生意不太好,一天营业额不到200元。夫妻俩开始挖空心思想办法。

当时汉沽区的餐厅不做广告宣传,“金山城”的菜品虽分量足但价位偏高,把众多低薪打工者拒之门外。基于这样的情况,易兴敏决定专攻工薪阶层。夫妻俩选择了最清晰明白的宣传方式——将印有菜名和价格的宣传单张贴在餐厅落地玻璃上,让人一目了然。

“川菜的特色是精致量小,我们的价格便宜很多,客人可以一次性品尝多种菜。”易兴敏说道,鱼香肉丝7元一份、麻婆豆腐3元一份,价格成了吸引顾客最大的卖点。

在外打工多年,夫妻俩深知北方人对川菜的普遍印象是:川菜太辣,分量少。“可是川菜有二十四种味型,麻辣仅是其中一味。老祖宗的宝库一辈子都挖掘不完,我们就要在汉沽区打造第一个川菜品牌。”易兴敏说。

在易兴敏看来,工薪消费者最理性,如果确实符合口味,他们就会带朋友来。开业后的3个月里,店里的收入还不够支付租金和员工工资,但一年后,很多人开始知道在天津汉沽牌坊东街有一家川菜馆,金山城悄然火了。

  • 上一篇:16年,重庆夫妻在天津创下一个“金山城”餐饮品牌
  • 下一篇:重庆最大涉水违法建筑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