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吧
主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重庆晨报实习生成了昆士兰大学女博士

发布时间:2016-05-30 06:21:15

重庆晨报实习生成了昆士兰大学女博士

吴晓璐

人物:

    吴晓璐,30岁,沙坪坝人。本科获得重庆大学英语、广电新闻双学位,研究生主攻新闻方向,2006年曾在重庆晨报实习。后为重庆大学高研院博士生奖学金研究员,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研究的课题是《重庆的抗战岁月》。在澳期间,她还担任昆士兰州中国人协会理事、昆士兰州川渝同乡会理事、昆士兰州中国访问学联主席。今年即将学成回国任教。

声音:

“我试图用一种自下而上的观念来解释历史。(关于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太多的‘宏大叙事’。但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如同做手术一样,开一个小口,但进去很深。我这个口,开在人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领域。”

澳大利亚顶尖名校昆士兰大学坐落在布里斯班。校园里的吴晓璐留一头利落的短发,爱穿T恤衫、牛仔裤和运动鞋,她总是行色匆匆,难得停下脚步欣赏美景,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室的格子间埋头钻研。

吴晓璐研究的课题是——《重庆的抗战岁月》,这对昆士兰大学来说算是没有先例的研究,大家都觉得耳目一新。她常在一些学术期刊、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个重庆女孩,很多澳大利亚人认识了重庆这座历史文化丰富的城市。

读大学时 曾在重庆晨报实习

在昆士兰大学攻读博士的吴晓璐跟我们并不陌生,2006年她曾在重庆晨报实习过,一见面我们就像熟人一样拉起了家常。

小时候的吴晓璐梦想着成为一名记者,考入重庆大学本科时,她选择了广播电视新闻和英语两个方向,获得双学位,读研究生时她又继续攻读新闻方向。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大学期间吴晓璐选择了去重庆发行量最高的都市报重庆晨报实习,“跟记者到一线采访,从如何向别人提问,如何刨根问底,如何求证自己的猜测和推断学起,学到了很多经验。”吴晓璐说,她在重庆晨报实习了一个月,跟了两位老师,跑过几次现场采访,印象很深刻,至今都保留着曾经在重庆晨报上发表的新闻。

公派留学 能力折服澳洲导师

学业优秀的吴晓璐在研二的时候获得了985高校公派留学的机会。

2010年她确定好自己博士研究的方向,向昆士兰大学递交了申请。“当时我明确地提出,我要做‘下江人’的研究,因为在国内搞区域性历史研究的大学并不多,所以申请了澳洲的大学。”吴晓璐说,申请递出去,其实心里很没底,没想到两周后就有了回复,昆士兰大学的导师还打来了电话。

2010年底,导师来重庆出差抽空约见了吴晓璐,并给她布置了一项高难度的作业,没想到吴晓璐靠毅力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第二次见面,看到吴晓璐拿着一堆资料,导师被折服了。也许是因为“面试”相当成功,留学申请获得了通过,2012年吴晓璐来到澳洲求学。

“英联邦体系的博士教育有别于国内。”吴晓璐说,这里没有具体的课程计划,完全没有上课的概念,如果你不主动找导师沟通,他们也不会给你任何指导,导师认同你的能力,主要靠自学。勤学的晓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主动去上研究生荣誉学位课程,参与到课堂学术交流中。

为什么本科、研究生学的新闻,读博要改变方向学历史?

吴晓璐说,历史研究需要大量的档案、老新闻,尤其民国时期也是近代中国新闻业的一个繁荣时期,而抗战时期也是这么一个时期。“我认为,过去的新闻是现在的历史,所以我认为新闻与历史是相关联的。”

重庆抗战 因她而提高知名度

吴晓璐在昆大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重庆抗战史,她用自下而上的观点分析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如何被战争改变,国家是如何介入个人的私领域的。

她参加了一些国际研讨会,关于战时北碚天府煤矿的研究,曾经在第二十届国际采矿史学会上引起轰动。2014年12月去了香港浸会大学,演讲了北川铁路与卢作孚,2015年6月去了北领地达尔文,报告的题目是民生轮船公司与卢作孚。

在校期间,吴晓璐又对研究海外华人史产生了兴趣,2015年10月她去悉尼参加了世界广东人大会,报告了在北领地和北昆州的华人矿工史,这个会议得到了国侨办和新州政商界的支持。她的论文在澳洲国立大学的《南方华裔研究》、悉尼大学的《中澳关系学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家航海》都有发表。

每次出席的国际会议,晓璐都是唯一一个讲重庆史的,很多参会者都没有听说过重庆,所以晓璐会从介绍自己的家乡重庆开始,而后再切入课题观点。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很多外国人通过她的讲述认识了抗战时的重庆和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我现在的梦想是能够站在更大的舞台传播重庆的抗战历史,并且能够与国际学术界同步对话,实现自己的梦想。”吴晓璐说。

  • 上一篇:重庆北碚一超市扶梯"吞人" 维修工被卷入(图)
  • 下一篇:轨道10号线明年底通车 可直达机场T2、T3航站楼